首页 > 知识

【颰陁劫三昧晋日贤劫定意经】(晋)释竺法护译

《颰陁劫三昧晋日贤劫定意经》是西晋时期著名译经僧竺法护所译的一部佛教经典。此经以冗长的经名反映出佛典在东汉至晋代汉译过程中的命名习惯,即往往兼顾原梵文名音译、义译与内容提示,故而命名较为复杂。从经名可判断,这部经典内容涉及“劫”——即佛教中的大时间单位、“三昧”——即禅定境界,以及“贤劫诸佛”的相关教义,主要阐述菩萨在贤劫中修三昧法门以成就佛果的因缘与实践路径。

“颰陁”一词为梵语音译,可能指代特定的佛陀、世界或修行状态;“劫三昧”说明该经主要讲述的是与一劫中所修禅定相关的内容;“晋日贤劫定意”,则暗示此经或在翻译时特别针对“贤劫”之中菩萨修定成佛的愿行进行释义与强调。

竺法护作为汉传佛教早期最重要的译经家之一,其译经风格兼顾音义,语言通俗易懂,广受当时僧俗两界欢迎。他所译经典多注重实践路径与因果逻辑,在信仰与行为之间建立清晰可循的联系,尤其善于翻译关于“劫数”“净土”“三昧”“愿力”“成佛”等方面的经典。本经即为典型的“三昧系”经典之一,可能与《般舟三昧经》《首楞严三昧经》等有相近的禅定实践脉络。

此经强调在贤劫之中,修行者通过入定、观想诸佛,获得智慧与神通,并最终由菩萨道步入成佛之路。贤劫是佛教宇宙观中一个重要的时间段,意指一个时代中有千佛出世,是众生得度的“吉祥之劫”。因此,此类经文对信众的精神鼓舞作用极大,尤其强调“吾人今在贤劫,宜加勤修”,意即此生可遇之时,勿负佛缘。

在经典流传方面,由于本经并非最广为流布的主流经典,后世少有通行注疏,现存版本多为敦煌遗书或古抄本中的片段,或见于《大正藏》等佛典总集之中。尽管如此,其思想与内容为禅宗、净土宗乃至密教的禅观体系奠定了早期理论基础。

《颰陁劫三昧晋日贤劫定意经》不仅是一部讲述佛教宇宙观与修行方法的实践型经典,也是一部体现早期汉传佛教如何结合梵文原义与中国语言表达进行翻译探索的标志性作品。它对修定、观佛、持愿成佛等内容的叙述,为后世大乘修行路径提供了重要范式。

【颰陁劫三昧晋日贤劫定意经】(晋)释竺法护译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