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深夜翻到一本旧账本,它不是记账,是记命

昨晚我睡不着,不知怎的,一直想找点什么翻翻,手就下意识去拉了那只旧行李箱。那是我爸留下来的,搬家时我说要扔掉,妈非不肯,说里面有东西。结果我搁在储物间一放,四年,四年都没动。

拉链拉开,满是灰,一股子旧报纸混着霉味的味儿扑鼻。最上面压着几本发黄的日记本,我随手拿起一本,有点厚,皮面掉皮了,翻开一看,竟然是本手写账本。

深夜翻到一本旧账本,它不是记账,是记命

第一页写着“1983年 春”,然后一排排的名字和数字:

“三婶借粮一斗,记0.35元。”
“李二狗母病借款6元,未还。”
“卖鸡蛋收入1.2元。”

我当时脑袋里嗡一下,好像时间倒回去了。字是我爷爷写的,熟悉的横竖撇捺,带点硬气,也带点弯腰驼背的那种——像他走路时的样子,硬撑着腰板,却还是佝偻着走。

越翻越多,里面不只是数字。夹在账页之间的,还有一些语气特别像“自言自语”的段子。比如这一句:

“今日小雨,早上卖菜被压价,心里不快,但钱总是要赚的。”

还有一句:

“小宝发烧,去赤脚医生处看,说是虚热,熬姜汤三天。”

“小宝”是我爸。

我那一刻眼睛有点热,原来爷爷记账不是只为了“收支明了”,他在写日子,写过法,写心事。

我翻到一页,左边是账目:“二月廿三,买新布一匹,3.8元。”右边空着,可却用铅笔写了一行字:

“给老婆做新衣裳,娘说布太鲜,不稳重。”

“布太鲜”这个词我好像听奶奶说过,说年轻人不该穿红穿绿。我不知道当时爷爷是不是有点不服气。那一行字下面,有涂抹痕迹,像是他写了什么,又觉得不妥,擦掉了。

一页页地看下去,有点上瘾。我仿佛不是在看账,而是在听一个老人在跟我说话——说那个时候有多穷,说那个时候有多克制,说他为一家老小撑起的那点“账”,其实是生活的底色。

有一页重复写了两次“鸡蛋涨价”,看样子是他一边记一边走神写的。我忍不住笑了一下,也有点难过。他一个没上过学的人,用一支铅笔和几本烂本子,给我们记住了岁月的重量。

有几笔“未还”一直画着杠,后面都没写“已还”。有些名字我已经不认识了,也可能他们早已不在了。但那些杠杠横在那里,就像是他说,“这笔事儿,我还记着。”

我把账本合上,觉得这一晚上像做了场梦,梦里爷爷还在炕头捋着胡茬说:“记账是咱家人骨头硬的证据。”

这本账,不只记了钱,还记了人,记了血脉相连、记了柴米油盐、记了每一口吃得下肚的饭、每一滴流过的汗。

它不是账本,它是我们家的命本。


  •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