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

在旧书堆里找到一册《女诫》,像在听祖母讲悄悄话

那天其实是翻柜子找老照片。家里那个梨木书橱,多少年没动了,早就发出那种潮气和沉木混杂的味道。我一边咳嗽,一边翻着杂物。底层有一叠像是书非书的东西,被旧报纸包着,边角已经酥了。我小心拆开,最上面是一本淡蓝色封皮的薄册,毛笔字写得娟秀,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女诫》。

在旧书堆里找到一册《女诫》,像在听祖母讲悄悄话

我愣了一下。小时候在语文课本上见过这个名字,但从没真读过。一直以为那只是古代用来“教训女人”的旧东西。可那一刻我手指颤了一下,突然想知道,这本旧册子里,到底写了什么。

翻开第一页,墨色已经有些淡了,是繁体,手写的,毛边纸,夹着几页贴条。我慢慢念出来:“夫妇之道,贵在相敬如宾……”接着往下,是些言辞委婉却细腻的段落,说“内助之责”“女容之洁”“言语之谨”,每一句听着都像是祖母用绣花针在耳边低语,既不吼你,也不骂你,却让你心口发紧。

这本册子里夹着几页小纸条,有一页用钢笔写着:“二女须细读,莫笑其旧。”落款竟是我奶奶。

原来这不是古书,是我奶奶年轻时手抄的。她抄给她的两个女儿,后来也许递给了我妈,只是我妈没告诉我。我突然很难受。以前总觉得她念叨个不停,什么“女孩要守规矩”、“话别说太快”、“吃饭要斯文”,我嫌她烦,她却一直小声说下去。现在想来,她不过是变相在念这本书。

小时候,我和表妹在屋后编草绳,奶奶会坐在廊下搓着棉线,说:“女人家,不能只是有嘴巴,得有心气。”我们当时根本听不懂,只知道她说完这话后,手上的线却打了个死结。那时我以为她在教规矩,现在我才明白,她其实在教我们怎么安身。

这本书并没有多高深,有些话我甚至一眼就看懂了,比如“女行虽微,不可不勤”,还有“夫荣妻显,妻亦须自洁”,都不难,却让人心头发麻。

里面有些句子我忍不住抄下来,贴在笔记本里。就像有人忽然从一百年前伸出手,轻轻搭在你肩上。不是为了告诉你该怎么活,而是在告诉你,她也是这么活过来的。

我不知道奶奶年轻的时候,读这些字时心里是赞同还是抵触。她一生没读什么书,最多也就这类自学得来的女诫、女经。可她活得那么有分寸,对谁都周到,从不急眼。很多时候,我以为那是她性子软,现在才知道,那是一种被时代打磨出来的锋利,却选择包了层棉布。

我继续往后翻,书页越来越软,最后几页甚至是补上去的旧纸,明显和前面的纸质不同。有一页写着:“人言女诫旧,吾不信。教人守理,何时不需?”落款已模糊,可能是奶奶自己写的,也可能是她从哪里抄来的。

我那天没找到照片,却像是看见了奶奶年轻时候的影子。

那晚我睡得不好。脑子里老是想着那句“教人守理,何时不需?”过去我总以为“女诫”是压迫女人的枷锁,可现在我开始明白,有些人读它,不是为了顺从,而是为了有一条路可走,有个法子能活。

她们不是傻,也不是盲,她们是知道世界怎样,却依旧温柔地在里面活着。

第二天我把那本《女诫》重新包好,放进书橱里最上面一层。不是为了收藏,而是我想等有一天,我的女儿问我什么叫“做自己”的时候,我能把它拿出来,给她看一看,让她自己读一读,不做解释。

因为有些话,只能靠自己读懂。


  • 没有相关文章!